close
個體心理學的發展,出於學者努力理解一股神秘的人生創造力;在人們渴望發展、奮鬥與達成目標時,這股力量就會顯現出來。這種創造力甚至可以藉由追求A面向的成就,來彌補B面向的挫敗。這股力量奠基於「目標」之上,會在人們為了追求目標而努力的過程中湧現;而且,在追求目標的時候,人的身體與心理必須合而為一、同心協力。因此,不考慮個人整體,而將身體行動與心理狀態分開研究,何其荒謬。舉例來說,在犯罪心理學的領域,我們往往比較關注犯行,而非罪犯本身。這其實相當不合理,除非我們能把罪犯行為視為罪犯人生中的某個片段,不然就算再怎麼縝密地分析行為本身,也無法了解其背後的真義。
個人的早期記憶很有研究價值,藉此可以了解一個人的人生原型以及個人特質。根據累積至今的一切研究與觀察所得,促使我們得出一個結論:早期記憶是人生原型的一部分。要精通早期記憶這門學問,必須具備高度的同理心,並運用同理心讓我們懂得設身處地,彷彿實際置身於孩子童年時的情境。唯有靠著這股同理心的力量,我們才能了解家裡多了一個新生兒時,對孩子的內心世界來說有何意義,或是暴力父親會在孩子心裡留下何種印象。
我們在處理個案時總是再三強調,只靠懲罰、責難與鼓吹等手段並無法解決任何問題。不論大人小孩,若找不到真正需要改變的癥結所在,即使做再多努力也是枉然。
Everyone can do everything.
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The Science of Living
阿德勒 Alfred Adler
全站熱搜